正如苏容卿所言,当年世家昌盛,李川斩上官族人过半,就连亲舅舅都被他下令斩杀,更是灭了苏氏全族,威震百家。所以在李川心中,宫廷与朝堂不过是一盘棋,他的人生使命就是保持棋局的平衡。
然而,从那时起,世家间暗中结盟,图谋谋反,直至李川突然宣布退隐宫中,修仙问道,李蓉掌握大权,世家才得以安抚。但李蓉对世家而言,仍是潜在威胁,一旦他们与李川发生冲突,李蓉必定会倒戈相向,同样李川对她也不再信任,萌生了杀意。
自此,李蓉被李川下毒,身体状况日渐恶化,毒素入骨浸脾。尽管苏容卿和上官雅知晓此事,但两人为能控制李蓉,并未直接替其解毒,而是用香囊延缓毒性,静观其变。若她当真站在李川一方与世家为敌,杀了她便可易如反掌。
后来李川日益病重,拖到最后一刻,召裴文宣入宫,拟下遗诏,并下达对李蓉的死令。李川死后,裴文宣和秦临奉命扶持李平,对抗以李信为首的世家,唯有经过血洗争夺的棋局,方可得以平衡,下任君主将不再面临登基时被任何一方掣肘的局面。
苏容卿告诉李蓉,身为长公主的她位高权重,新君无法容忍她的存在,而她也不会容忍一个钳制自己的新君。即使没有那个炼丹师,她和李川都是必死之局。纵使重生,苏容卿依然认为李川会重蹈覆辙,因为他的莽撞和偏执曾使他一度被废太子,最终依靠世家集结的百家军力才登上皇位。
可就算是这样,李川因好大喜功,执意北伐,导致国库空虚。恰逢南方水患,无银赈灾,百姓民不聊生,饿殍遍野,他将责任全推给世家,盲目起义,四处改制,致使战火纷飞。在位十几年里,李川后宫独宠秦妃,前朝打压世家臣子,杀舅囚母,制造冤案陷害苏氏一族。
实际上,苏容卿从一开始就计划废掉李川,如同上一世坐等皇帝废太子,阻挠世家接受裴文宣的游说,并努力说服父亲接受李诚登基。如今李诚年仅十五,萧肃懦弱无能,柔妃贪财短视,所以他们计划待李诚登基后,架空他为傀儡,待他生子嗣后便失去价值。届时,苏容卿将扶持幼帝重新掌权,并迎李蓉回京。
苏容卿之所以没有把毒杀真相告知李蓉,就是不愿看到她伤心难过,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惊天秘密:李信实际是上官雅与苏容华私通所生的孩子。李蓉闻言震惊错愕,终于想通为何苏容华要杀秦真真,李川又为何陷害苏氏,对苏容卿施加宫刑。
往事历历浮现眼前,交织成一张散发着腥臭的蛛网,把她紧紧缠绕。想到上一世的父子、姐弟、夫妻、朋友,仿佛像是一个烂透的沼泽,其上流淌着恶心的脓水,其下则是更为丑陋的人心与血肉。
此刻,山洞外传来裴文宣的声音,苏容卿先行离开。裴文宣将李蓉接回公主府,李蓉仍是心神未定,思及他与自己对弈的棋子涂了美人香毒,忽然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个人,只能克制着情绪用被褥包裹自己。
另一方面,肃王中毒太深,医生束手无策,皇帝紧急召见柔妃。御医报告说,香美人毒无色无味,只有与其他药引相互牵引才会毒发,此等剧毒乃宫中严禁之物。皇帝愤怒至极,立即下令追查下毒者。
很快公主府收到肃王病危消息,李蓉回想起苏容卿的警告,担忧李川内心深处的恶魔迟早会破出,终会吞噬至亲之人,悲剧重演。为此,李蓉找来上官雅,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完全依赖李川,而是决定与上官家联手,共同扶持一位傀儡帝王。
上官雅大受震撼,觉得甚是荒唐,与李蓉争论起来。自李蓉得知上官雅的真面目后,便不再对她报以好颜色。裴文宣意外得知李蓉怀孕,喜出望外,却又担心上官雅影响李蓉的心情,遂让上官雅离开,他则亲自下厨准备食物。
裴文宣离开不久,李蓉派静兰秘密将苏容卿带来,务必不惊动他人。与此同时,苏家兄弟被杀手围困,苏容华拼尽全力为弟弟杀出一条血路。肃王未能熬过黎明,柔妃悲痛欲绝,为替李诚报仇,故意煽动华乐对皇帝产生深恨。此时,萧明突然来后宫,并为其带来一位身披黑袍斗篷的神秘少年。
如今,肃王府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众人的心,世家与寒族的命运皆系于李诚的生死之上。若他因中毒身亡,皇位必将落入李川之手,而上官氏必不可幸免。柔妃为封锁消息,遂命人秘密处死御医,直至萧明带来一位貌似李诚的少年。
原来萧明曾受苏容卿点拨,担心李诚若有一日遭遇不测,萧家再难有翻身之日,便预先寻得模样相似的人以作不时之需。经年调教,少年与李诚别无二致,就连其亲近之人都难以分辨真伪。
萧明提醒柔妃,一旦启用替身,意味着萧家与苏容卿命运相连,生死荣辱相关。而他为防止被人发现,计划将李诚的尸首移至郊外焚烧。柔妃被权欲冲昏头脑,不顾女儿的劝阻,采纳了萧明的建议。
反观苏容卿遭裴文宣的人追杀,危急时刻幸得李蓉派人相救。静兰欲向李蓉报告进展,但见裴文宣在场,欲言又止。裴文宣察觉异样,借故离开公主府。李蓉决定亲自去见苏容卿,却在门口被裴文宣拦下,告知她在太子登基前都无法见到苏容卿。
李蓉因此向裴文宣坦白自己被毒杀的真相,自嘲引狼入室,众叛亲离,所爱之人皆背叛,所护之人都反目,一辈子活得像个笑话,无论是李川、苏容卿亦或上官雅,无人相信长公主重视感情,更不信她会心慈手软。原本,李蓉以为裴文宣是唯一值得信赖,但现实告诉她,裴文宣始终是李川的人。
现在的李蓉已不抱希望于任何人,如果裴文宣与她为敌,仍是毫不在意。裴文宣听得心疼,主动留下来道歉,深知李蓉外表坚强,内心极其脆弱,她需要他的陪伴,而他亦然。然而李蓉告诉裴文宣,自己昔日有多么顾全大局,眼下就有多么渴望改变命运,为自己而活。裴文宣理解李蓉,表示要在此之前,与她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。
苏容卿平安回府,苏容华见弟弟伤势无碍,便提出了心中埋藏已久的问题,询问苏容卿是否亲手策划刺杀太子之事。听到苏容卿的答复,苏容华愤怒搬出苏家祖训,告诫他身为苏氏子弟不得参与夺嫡之争。可接下来,苏容卿向兄长分享一个梦境,里面关乎着他与苏氏的未来。
这天夜里,裴文宣和苏容卿各在不同地方,对着不同的人,回忆着同一桩往事:当年,本应继承家主之位的嫡长子苏容华,早年拜师外出游历,后回京担任肃王老师,其性格纨绔,不拘小节,时常流连于聚财馆,意外结识上官家长女上官雅。
一来二去,上官雅与苏容华不打不相识,遂互生情愫。苏容华虽有意娶上官雅为妻,但顾及苏氏位高权重,担心直接提亲会显得过于强势,便打算先问上官雅的意愿。那天,他身着弟弟挑选的衣物,手持亲自磨制的玉簪,临近傍晚才回来,整个人失魂落魄,令苏容卿疑惑不解。
自那日之后,苏容华鲜少外出,直至一次宫宴,他作为肃王老师被迫出席。而在这次宫宴上,苏容卿获悉上官雅即将嫁给李川,终究无法摆脱成为太子妃乃至皇后的命运。但李川不愿让上官雅受困于宫廷,果断拒绝了这门婚事,却因此遭到李蓉的责备。
苏容华得知上官雅对太子无意,决心争取,自愿脱离家族,亲自向上官氏求亲。按照苏家规矩,苏容华离开苏家之前要接受仗刑,跪在祠堂三日。在这三天里,上官雅同样尝试过抗争,可最终等来赐婚圣旨,若她在此时与苏容卿私奔,弃上官氏于不顾,便会导致上官氏沦为朝野笑柄。
上官雅受家族束缚,无法抉择自身未来,唯有去见苏容华最后一面,劝他放下彼此,游历四方,与心仪之人共度余生。而就是这么一段讲述,令苏容卿震惊万分,因为苏容卿说的内容,正是他准备要实施的计划,不得不怀疑梦境的真实性。
自此之后,苏闵之收回将苏容华逐出家族的命令,与上官氏共同保守两家儿女的秘密。苏容华离京云游,上官雅入宫为太子妃。皇帝扶持肃王,废除太子,裴文宣游说世家出兵。正当苏闵之犹豫之际,苏容华突然回来,表态支持苏氏出兵。
虽然苏容华看似是拿苏氏为个人的感情作赌,但实际是这个决定更为合适,确实是苏氏要做的选择。因为李川贤明在外,又为皇室正统,继承皇位名正言顺,可避免日后众人不服,借势叛乱。
德旭元年,李川登基不久,北方战事爆发。满朝官员主和,唯有裴文宣、秦临、李川主战。后来李川和裴文宣为秦临四处疏通,收集钱财,强行开战,因空有理论毫无实战经验,导致国库空虚,加之南方水患,最终战事休止。
依照裴文宣说法,他和李川南巡赈灾,发现世家囤积粮食、哄抬物价,赈灾银难以落到实处。华京城外,战场与灾荒交织,形成鲜明对比。为拯救南方灾患,二人推行科举,向世家征税,限制购田与奴仆数量,并实行定分制。吏部提拔官员时,世家被扣分,寒门则加分。此举引发地方豪族不满,他们拒不执行或扭曲政令,加重百姓负担。
德旭年冬末,李川不顾裴文宣劝阻,命秦临杀死一位地方族长,导致当地连续三年叛乱不断,城池荒废。李蓉虽多次劝阻李川,但言辞犀利令李川受伤,久而久之,自觉无能,遂被羞耻逼疯。
在李川眼中,他本意没错,政令没错,错在世家官员懒政怠政。如此一来,李川与世家的矛盾愈发严重,夹在中间的上官雅遭受牵连,不受李川待见。尽管她努力打扮、温柔体贴,可李川对她只有厌烦,尤其当秦珍珍出现后,便无法接受与其同房。也正因上官雅不受宠,家族的接连施压,令她不得不求助李蓉,希望早日诞下嫡长子,以稳固地位。
在李蓉的干涉下,李川与上官雅被迫同房,每次都会服用助兴药物,本不相爱到几乎互相憎恶的两个人,偏要为了生孩子,同床异梦。不久,秦妃查出有孕,李川大喜过望,宣布今后除了秦妃以外,不会再临幸后宫任何一人。
上官雅心灰意冷,唯有求助父亲,让他替自己找个男人尽快怀上子嗣,否则就要眼看着秦妃之子继位,秦家这个彻底支持李川变革的寒族,将会压得世家永无翻身之日。上官旭找到苏容华,希望他能与上官雅结合,借此与苏氏结盟,未来两族共同辅佐这个孩子。苏容华连夜入宫,从这一刻起,两人命运彻底纠缠。
两个月后,上官雅怀孕,她与苏容华的私情,李川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。寒族因秦真真深受宠爱,便在民间散播谣言,伪造神迹,妄图等孩子降世就立为太子。苏容华为稳固上官雅的皇后之位,决定毒杀秦真真。
可秦真真一死,李川大受刺激,再也不管所谓的战乱、百姓、公正,盲目重用寒门,滥杀世家,使朝堂多了些酷吏贪官,百姓民不聊生。那些年,大夏风雨飘摇,四处烽火。苏氏上劝君主,下抚百姓,散财赈灾,镇压反叛,努力维护朝廷稳定。如今想来,李川种种之举,为的就是消耗世家实力。
随着裴文宣彻查秦真真死亡真相,李川怒而杀舅囚母,夷上官家半族,若非上官雅死咬李信乃李川骨血,并当场滴血认亲,恐怕孩子早已成刀下亡魂。太后为保上官雅母子,自尽于后宫,李川李川最终未下杀手。
德旭八年,李川欲北伐,苏氏坚决反对,洞悉其真实意图为夺取兵权。紧接着,李川陷害肃王谋反,并以苏氏通敌为由,灭苏家满门,对苏容卿施以宫刑,并对苏容华尸体施加同样酷刑,以白玉发簪羞辱上官雅,致其崩溃。裴文宣目睹这一幕,深感悲哀与荒谬。
随着寒族崛起,世族衰落,李川深知不能再继续逼迫世家,否则就是玉石俱焚,索性选择修仙问道,宣告休战。李蓉代表圣意负责监国,她为世家代表,裴文宣成为寒族之首,二人互相制衡又结盟,大夏迎来十年休养生息,终现盛世。
然而,十年对苏容卿来说,漫长且痛苦,长到让人面目全非,忘却初衷,迷失方向。如今命运再次轮转,面临抉择,李蓉认为李川不宜为帝,苏容卿亦觉夺嫡之举是错。
另一边,秦真真沿迹找到兄长,兄妹俩夜袭营帐,杀叛贼崔清河,夺回虎符,统领大军。李蓉得知肃王脱险,欲与苏容卿合作,裴文宣表态支持,但建议她先见太子一面。上官雅确认苏容华无意争夺家主,毅然决然放弃这段感情,各自珍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