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如刘伯温所料,陈友谅的大军一旦停战,必然懈怠。为了打发时间,士兵们在大营里吆五喝六划拳Du博,弄得乌烟瘴气。等陈友谅回来检视军备,发现连火炮都缺少日常维护,试发一炮还炸了膛,顿时大怒。召集来所有将领后,友谅下令五日内必须拿下洪都。
次日一大早,陈友谅便率领大军全力攻城。各个城门都遭到猛烈的攻击,不少守城军士伤亡。为抵御外敌,朱文正连城内民舍都拆了,砖头梁木一齐往城下砸。各个城门纷纷告急,连镇守土步门的赵德胜也不幸阵亡。如果不是靠着火铳的威力,只怕城门早已失守。
即使到了如此危急时刻,刘伯温仍不许驻扎在澎泽的水陆大军增援。他要等到陈友谅元气大伤的时候,再一举拿下。这几日连续下雨,估计陈友谅也不会再攻城,能让洪都借机休整,巩固城墙。而陈友谅因攻不下洪都,将所有怯战的将领全部斩杀,整个军营议论纷纷,对陈友谅的暴虐渐生不满。
待天晴后,洪都城下又是一番大战。可在朱文正的坚守下,汉军伤亡惨重,虽攻破几个城门,但很快在火铳的威力下撤退。就这样,在各城门间反复上演着拉锯战。同时朱元璋的水军也在刘伯温的指挥下,慢慢蚕食澎泽周边的县镇,从江洲岛到湖口再到泾江,不露声色的封锁鄱阳与长江的出入口,又不足以让陈友谅提高警惕。
十天已过,超过陈友谅的军令五天时间,可洪都仍在朱文正手里。陈友谅正恼怒之际,听手下两名将领汇报,洪都的洪门防守薄弱,可集中兵力攻打。陈友谅马上命令佯装攻打各门,主力进攻洪门。各将领命,但定边和必先出了大帐后对此仗却不抱信心,只好装病。
果然,洪门虽兵力薄弱,但朱文正让士兵将箭矢烧红,一箭射出烫死烫伤不少人,进攻洪门的计划再次失败。陈友谅大怒之下,又斩了攻城不利的将领,更是引得众军士由不满变成恐惧,离军逃跑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洪都坚守了七十天,城内守军越来越少。元璋曾答应六十天后派来援军,可到现在仍不见踪影,连朱文正都感觉不支。他亲自护送大将赵明达突围,至澎泽求援。友谅得知后,知道朱文正作为主将必定会回城,便命人严守各道路,务必截住朱文正。哪知狡兔三窟,还是让朱文正逃回了城里。
赵明达到了澎泽,将洪都的情况向元璋和军师做了汇报。刘伯温随即派出水军进入鄱阳湖,陆军也向都昌和鄱阳县进发,陈友谅必然调头迎战,洪都之围即解。不过之后的战斗会更艰苦,元璋的二十万大军与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将在鄱阳湖决战,谁胜谁负实难定论。
陈友谅封锁了洪都援军到来的消息,更是命人严守道路,务必要抓住回来报信的赵明达。将赵明达擒住后,陈友谅亲自招降。赵明达为将援军消息报知朱文正,假意投降。待陈友谅将他带至城下,向城内守军喊话时,赵明达阵前跑向城门。陈友谅弯弓搭箭,一箭贯穿赵明达胸口。朱文正忙打开城门,将赵明达接应回城。临死前,赵明达将军师的部署告诉了朱文正,让洪都守军的土气大振。见攻下洪都无望,陈友谅只能撤军退守鄱阳湖,准备与元璋决一死战。
决战之前,元璋和友谅都无法安心,两人各自到庙宇中祈求神灵保佑。在神佛前,两人各自得到了提示,友谅连抽下下签,还梦到徐寿辉索命,元璋则梦见师父鼓励他要推翻元廷。陈友谅从梦中惊醒,但他仍不信天意,一把火将庙宇付之一炬。这个消息传到军营,军心动摇,趁夜离军的人不计其数。
陈友谅自恃船坚炮利,且鄱阳湖面积广大,足够大船周转。而朱无璋的水军只是些渔船改造而成,最大的战舰还不及陈友谅战舰一半大小。所以陈友谅坚信鄱阳湖一战必定会让朱元璋全军覆没,到时再挥师东进,应天自然手到擒来。虽然陈友谅说得头头是道,可帐下的将领,包括定边、必边在内仍垂头丧气。几十万大军,伤亡十几万人都未拿下洪都小城,还何言让朱元璋全军覆没。
公元1363年7月,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大规模水战。首战,陈友谅小胜,就已经开始得意忘形,起了轻敌之心。而通过这一战,刘伯温倒得出了不少经验,从中总结出心得,对之后的战术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。
汉军的战船高大坚固,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,船坚炮利,强攻绝对没有赢的希望。但朱元璋的小船操纵灵便,船上的军士又配有火铳。所以必须尽量靠近汉军战船,才能让其大炮无用武之地,充分发挥火铳的优势。不过目前的战场水面开阔,有利于汉军,刘伯温便指挥水军向南移动。在鄱阳湖的东南方,有一座立于湖中的岛屿,名为康郎山,那里正是与汉军水师周旋的绝佳地点。
陈友谅听到探马来报,朱元璋向南逃窜,不顾必先的提醒,下令出兵追击。此时他已被胜利冲昏头脑,要在十日内围歼朱元璋的部队。随后两军又在康郎山展开一场大战,这次战斗是按新战法,以小船灵便靠近大船攻击。虽炸毁了几船汉军大船,可朱家军损失也不小,得不偿失。第二场胜利让陈友谅失去了戒备之心,将铁锁连船,以便相互支援。三国曾有火烧赤壁之鉴,但汉军在朱元璋水军北面,除非刮北风才能放火烧船。时值盛夏,不可能有北风,所以陈友谅并不担心重蹈覆辙。
不想刘伯温乃世外高人,夜观天象,知明日午后必有一场北风。元璋抓住这次短暂的时机,组建了一支敢死队。次日午后,一队小船载满硝石火药,乘着北风直冲汉军船队。陈友谅绝没料得上天弃他于不顾,整个船队被大火吞没,烧死溺死士兵无数。
陈友谅带着五万残兵逃到笔架山,被朱元璋大军重重包围。但他仍不甘心失败,命必先突围去江州求援,再去平江请张士诚发兵攻打应天。只要应天有难,朱元璋就会撤军回援,到时再趁势追击,可反败为胜。
朱元璋接报,张必先在泾江口突围。刘伯温料江州已无兵力,其必去平江找张士诚。他请元璋修书一封,将此地的情况告之张士诚。以张士诚生意人的性格,必不可能援助陈友谅,做这等利人损己的赔本买卖。
果不出所料,必先突围之后,陈友谅迟迟未得到消息。此时粮草已尽,他不得不率军突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