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到明日就要奉命按查三省运送粮药,所行之处必定疫病肆虐,不便于带着母亲,便准备把她送回家乡暂住。正巧于母收留逃难而来的姑娘,意欲指婚给于振甲,无论家世亦或八字都非常登对。
怎知洞房花烛夜,姑娘提及父母死于洪灾,于振甲闻言立马起身,道明自己才是导致洪灾的罪魁祸首,说完抱着被褥出门。等到第二天早上,于振甲迟疑片刻来和姑娘告别,没想到姑娘上吊自杀,吓得他瘫坐在地。
虽然靳辅还是戴罪之身,没有丝毫埋怨之意,反观陈潢愤愤不平,明明他和靳辅才是最为吃苦受累,到头来落得个戴枷的下场,于振甲得到提拔,就连崔维雅都能跑到广西当布政使。靳辅看出陈潢在闹情绪,提醒他不要忘记治河初心,一则不是为皇帝,再者不是为官员,倘若黄河两岸数百万民众过得好,受点委屈又有何妨。
陈潢听到这番话,犹如醍醐灌顶,对着靳辅作揖表达感谢。之后靳辅继续戴枷前往河道,变相提醒众位河道官员,如果他们继续导致河堤出现差池,就会出现类似的情况。陈潢想到要重挑新河建造堤坝,靳辅认为想法不错,就是耗费时间太长,总归还是比较支持。
于振甲率领官兵浩浩荡荡地赈灾发粮,岂料整个村庄看起来冷清凄凉,没有想象中的百姓围堵,仅剩下零散几人躺在地上苟延残喘。老人无粮可以饱腹,只能煮着小半锅的白蛆,于振甲见状忍不住呕吐,听闻其余村庄已经空无一人,他却死活都不肯相信。
之后于振甲走遍多个村庄,不仅没有看到活人,居然还发现已经腐烂的尸体,全因洪水来得太过迅猛,大部分百姓还在睡梦里就已经被淹没。看着一具具尸体丢入火堆,于振甲内心悲痛不已,独自坐在旁边流泪。
因为康熙要求于振甲每天都要写奏报,于振甲觉得无颜苟活于世,正想要自杀谢罪时,门外的传报让他打消寻死的念头。最终于振甲用小刀割破手掌,以血修书送至京师,字字句句充满着愧疚自责。
明珠等人捧着三摞奏报来找康熙,大部分都是各地灾情,以及蒙古部落告御状。近些年葛尔丹野心越发膨胀,迄今之计也就只有以暴制暴,这便是康熙不得不好战的理由。至于高士奇挑选于振甲的奏报呈上,康熙看了眼里面的内容,对于他写血书的事情不以为然。
但是明珠还不忘靳辅和陈潢,向康熙建议应该给他们解除戴枷的命令,康熙爽快答应,岂料索额图突然出言阻拦。索额图表示靳辅这么做是为给朝廷体面,毕竟他治河不力理应赔修,到头来还是朝廷帮他出现,若当真解除戴枷的命令,必然会有损规矩。也正因索额图的话并非不无道理,康熙决定让靳辅继续戴枷,顺便又敲打高士奇几句。
很快于振甲乘着官船来到萧家渡巡视,靳辅得知后主动前去拜会,发现他已不像前段时间的意气风发,整个人颓废萎靡。经过这次的三省赈灾,于振甲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也仿佛活在炼狱里痛苦。
靳辅为能让于振甲振作起来,斥责他遇到问题不去面对,居然只会想着逃避。当初靳辅之所以不杀于振甲,无非看出他是好官,如果愿意放下名声,必然会成为一代名臣。于振甲嘲讽自己不配,但是靳辅看出他心里渴望千古流名,否则又何必冒死护堤。
时值康熙二十二年,台澎金马大捷,刘国轩之子拱手而降,全体官员百姓迎接施琅,亲眼目睹龙旗高挂宗庙,御匾高悬。随之消息传至京师,康熙名望再上升,朝堂大臣共分弃台派和守台派,双方为此吵了起来。
明珠率先提议派人整理台湾户籍和田地,重定礼仪,大加恩赏,全民早日王化。可是伊桑阿持有不同看法,他表示今年户部河干海落,没有多余钱财恩赏,应当弃台湾锁国门,军队撤回厦门建造炮台。
然而无论伊桑阿说得多么冠冕堂皇,康熙始终偏向守台观点,毕竟大清历时二十余载,八旗士兵伤亡惨重,好不容易得到手的台湾怎可说弃就弃。康熙平息两派争执,命令所有人写好奏报呈上,由他看完后交给施琅,并且还让户部给郑家后代在京师建宅。
如今吏部奉命草拟台湾供职官员名单,索额图主动来找明珠端详名单人选,从中安插他和明珠的心腹。尽管明珠和索额图平日里互相倾轧,倘若遇到有损于他们利益的重要大事,必定勠力同心。
自从康熙委任靳辅治理黄河,平顶三藩,到现在收复台湾,民心威望已是水涨船高,朝廷之上无人敢继续跟他唱反调。索额图和明珠深谙这其中道理,康熙喜欢坐山观虎斗,他们就算斗得头破血流,总要好过结伴下黄泉。
康熙拜过祖先陪着孝庄皇太后游花园,可是皇太后全程愁眉不展,直言这些年来战乱不绝,每逢夜里都会紧张得睡不着觉。外界都认定康熙是圣贤之君,有先见之明,可是孝庄皇太后知道康熙就是个普通的皇帝,解决完台湾的问题也该考虑安内,否则自己离开人世,恐怕他需要面临的压力更大。
同年冬季,萧家渡顺利竣工,众人眼看合龙仪式结束,瞬间爆发欢呼雀跃,更有甚者热泪盈眶。回看深河泄水之地,靳辅心生感慨,如果今生没能遇见陈潢,险些就会变成一个尸位素餐的老官僚,也正因遇见陈潢才会成就如此伟业。
陈潢和靳辅惺惺相惜,约定再活四十年定会看到史书所记的开元盛世,陈潢决定乘胜追击,今日启程出发沿着黄河源头深入星宿海,再次仔细校勘完成河防述要,留给后世人宝贵的经验。
施琅带着林兴珠入宫面圣,先是呈上《恭陈台湾弃留疏》得到康熙赞赏,紧接汇报完台湾情况,恳请康熙免除靳辅、陈潢二人的戴枷之罪。康熙并未答应,而是警告施琅摆正自身位置,不可越矩,震慑得他连忙请退离宫。
康熙听闻林兴珠曾是郑成功的将领,以万岁枯藤遁甲传播闻名,可以抵挡刀枪不入。林兴珠愿为康熙展示证明实力,率领二十名藤牌兵来到校场。康熙召来大清勇士,全都是马背上的精兵强将,只要藤牌兵能够挡住火铳的第一轮攻势,就算他们在这场较量里胜出。
林兴珠丝毫不惧所谓的大清勇士,反而认为若是放开手脚,恐怕会伤到他们。骑兵将领闻言恼怒,下手完全不留情,至于藤牌兵们居然丢掉长刀,凭靠着遁甲化解二十名骑兵的攻势。骑兵团团包围故意激怒藤牌兵,意欲破除防御,林兴珠提醒士兵们不要上当。
场上形势愈发严峻,骑兵屡次进攻失败,反而被藤牌兵发现破绽,既能抗衡长枪,还可叠成密不透风的堡垒,严严实实挡住火铳子弹。藤牌兵步步紧逼,趁着骑兵不注意,迅速将他们打落下马制服。
康熙抚掌赞叹林兴珠的战术精妙,下令赏赐所有将士,并且让林兴珠率领藤牌军回到京师好生训练。林兴珠领命遵旨,等到康熙满意离去后,不免松了口气,没想到面见圣上居然比打仗还累。
此时康熙意犹未尽,前往崇文门炮厂视察,大清能有今日之盛,全靠军事过硬,唯有大力改进火炮才能无惧任何外寇来袭。孝庄皇太后陪着小太子在花园练习书法,听闻于振甲刚正不阿,还敢当面指责皇帝,叮嘱康熙定要重用此等人才。
于振甲巡视三省结束后回京交旨,提及百姓遭遇忍不住失态痛哭,康熙知道他是彻底醒悟,索性将其调任直隶按察使,上可弹劾官员风纪,下到平反民间冤案。也就意味着于振甲无需经过上司亦或流程,直接通过密奏匣子抵达御前。
三位相爷早已听到风声,连忙赶来劝阻康熙当务之急应该休养生息,可问题在于康熙忍气吞声数十年,目的就是为能将贼寇赶出大清国土。外有英吉利烧杀抢掠,内有葛尔丹耀武扬威,何况靳辅和陈潢奏报萧家渡合龙,减水坝修建完成,仅剩黄河还未解决,所以康熙跟明珠等人打赌,倘若黄河安澜,他们就要全力支持自己御驾亲征。
为能更为直观了解黄河情况,康熙决定微服南巡,绝不可对外声张。索额图拉着明珠和高士奇商议对策,然而明珠已经表态尊重康熙的想法,就算是骨头里榨油也要弄出钱,至于高士奇则是劝说索额图没必要跟皇帝唱反调,毕竟今时不同往日。
随着萧家渡合龙结束,靳辅和陈潢就要离开,河道官员们纷纷送行,想要为靳辅联名上奏解除戴枷。靳辅表示自己习以为常,何况也能起到警示作用,只要他们尽心治河就算让自己戴枷百年又何妨。靳辅告别大家,临行时回望自己待了两年的地方,心里有些许不舍。
之后康熙在三位相爷等人的陪同下登船出航,首先召见跟在靳辅身边比较久的河务,听着他如实汇报工程,话里话外对靳辅赞不绝口。靳辅仁义深入人心,河道官员们都很感叹能够跟着他学习治河,康熙看着滔滔河水确认靳辅和陈潢功高志伟。
小太子被身边的太监四喜儿蛊惑,整日里琢磨着金银玉件,索额图本身就宠爱小太子,也就任由他从自己腰包里掏钱。索额图一心想着拥立太子成为皇帝,这些年来积攒的家业都是供他索取,反观惠妃不满皇帝偏心太子,跑去向明珠抱怨,明珠对妹妹颇感无奈,特别警告她如果管不好自己的嘴,迟早都会祸连九族。
而在另一边,靳辅和陈潢还继续跟着河工筑造堤岸,忽然听到有人喊着靳辅的名字,循声望去看见众多官兵,气急败坏斥责他们没有接驾。还未等靳辅彻底反应,一行人浩浩荡荡从远处走来,为首之人正是康熙,大家赶忙下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