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9年新的国家诞生了,早期的电影人终于找到了可以实现理想,释放创作激情的地方,他们渴望为新中国拍摄新的电影。一部故事片的诞生,奠定了新中国电影的某种基调。1949年5月,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《桥》诞生,讲述了困难时期,没钱、没技术、没材料的情况下,工人是如何炼钢,支援解放战争胜利的。这部片子的制作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,创作条件之艰苦也让人难以想象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经济发展严重滞后,经济上一穷二白,在这样的情况下,发展经济成为头等大事。国家开始重视开发矿业,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地质工作者的任湘,他舍下妻儿,远赴边疆,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七进西藏,十下云南,对藏南、川西、滇西的喜马拉雅地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,曾经一度面临生命危险,为祖国勘探出一座座丰富矿藏,为新中国的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,为地质事业奋斗了终生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。
60年代初期,阚陪桐是沈阳农学院的一名大学生。那时候他特别喜欢唱歌,尤其是苏联歌曲。“有个年轻的拖拉机手深夜送我转回家,我呀扶在他的肩上,无限热情问着他”,《拖拉机手谢廖莎》是他经常唱的歌。大学毕业的时候,国家号召支援边疆,阚陪桐主动要求去黑龙江。那是1965年。阚陪桐没有想到,他在苏联歌里唱过的田野和拖拉机手即将走进他的日常生活。他也没有想到,北大荒农场是那样的情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