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国大典——1949年新中国成立,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,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、中央人民政府,今天成立了”,顿时,全国一片沸腾。今天的天安门广场,宽广、洁净。毛主席纪念堂、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巍峨耸立,让人敬畏之情不禁自生。如果有人跟你说天安门曾是墙皮斑驳,砖瓦凌乱,到处野草、鸽粪,没有什么广场,只有无数污水坑和堆积如山的垃圾,甚至还能挖出炮弹,你敢相信吗?天安门广场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是谁画的?为什么不会掉色?这位画家在完成画像之后又干了什么事,现在的图案是原来的初稿吗?
2004年2月23日,一位86岁的老人执意要在我们的镜头前,为我们讲述它的故事。他就是《歌唱祖国》的词作者——王莘,他说有好多故事要讲……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胜利歌声多么响亮;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,从今走向繁荣富强……”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,在中国的重大升旗仪式上,《歌唱祖国》常被做为出旗曲在国旗出场之前演奏,并有“第二国歌”的称号。就是这样的一首歌,却从它诞生时起就历经波折,命运充满传奇。
八九点钟的太阳——1957年11月17日,毛主席在苏联接见中国留学生时,讲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世界是你们的,也是我们的,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。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,正在兴旺时期,好像早晨八、九点钟的太阳。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……”从1948年开始,新中国陆续派遣共超过一万名留学生赴苏联学习,他们的专业几乎涵盖了工业、农业、军事、地矿、核能、航空、航天、水利、医学、电信、铁道、气象、教育、文学、艺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行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