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,陕菜的主味之一,主要来自于醋。耀州人张大平以传统的方法制作小米醋。做醋是个苦差使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最忙。笼前汽蒸,烈日暴晒,日复一日。但老张不以为意。一百多天的暴晒,辛苦酿就的小米醋是对劳动者最好的回报。 酥骨鱼,一道民间小菜。做好这道菜的关键在于画龙点睛的一小碗醋。大厨史亚涛对此最有心得。 在陕西,与酸相伴的往往是辣。 “铁锅鲜鱼上上签”是一家陕菜连锁店的招牌菜。它脱胎于陕南老菜麻麻鱼,为适应西安人的口味,青年厨师井泉懿对它进行了改良,秘诀就是秦椒的辣。 咸香是陕菜味觉主要特征。 榆林定边苟池是陕西境内最大的盐湖,盛产天然大青盐,女厨师刘改红用它腌制猪肉。 腌肉与青红椒、酸白菜搭配,刘改红就可烧出一道散发着定边特有咸香的腊制菜。 甜也是陕菜必不可少的一种味道。留坝蜂农蒋欣瑞恪守人与蜜蜂和谐相处的传统,一年只割一次的棒棒蜜,他总要给蜜蜂留一半,而不是一次割尽。
烧烤作为“火烹法”之一,历史悠久。 老安是西安市长安区花园村村民,为招待老友朱立挺的到来,老安摆起了家宴,并亲自上手展示自己的绝活——烧烤。他的秘诀在于独家秘制的烧烤酱。 陕南汉阴人杨秋红,借助家乡闻名四方的凤堰梯田开了一家农家乐,但让她耿耿于怀的是,被男厨师独霸的陕菜绝活,采用“石烹法”的汉阴名菜——白火石汆汤,她还不会做,今天,杨秋红决心挑战这道菜。 安康紫阳老船民刘正富前几年退了休,为了活动筋骨,找个乐子,老刘招呼老伙计们划起老木船,顺江而下。老伴在下游的老屋里给他们做发源于船上的,采用“水烹法”的紫阳蒸盆子。 53岁的姚健,是安康一家传统老菜餐馆的主厨,他的绝技是用“油烹法”涨发鱼肚,。鱼肚是粤菜和闽菜常用的珍贵食材,闽粤人常用海生黄鱼取鳔。明清年间,闽粤移民迁居陕南,无法获得海鱼,从此,早年无人问津的汉江鱼鳔就变得金贵起来。这种因地制宜的改良也促成一道经典陕菜红烧鱼肚的诞生。
秦岭以南的汉中盆地水量充沛,是藏在大山深处的“岭上江南”。这里也是陕西水稻的主产区,尤其以洋县黑米最为独特。洋县人孟建军以黑米为主材,创新性开发出几十道独具特色的黑米宴,为陕菜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。 陕北高原气候并不适宜种植小麦、水稻,但这里却是小米生长的沃土。 何亚东是陕北米脂一家饭店的厨师长,他把米脂特产小米用到宴席上,开发出了小米宴。 西安饭庄厨师长师崇俊厨艺高超,尤其刀法精湛,传统陕菜温拌腰丝在他的刀下,呈现出新的容颜。 身为陕西餐饮届的掌门人,杜西锋不墨守成规,而是勇于创新,在他的努力下,传统陕菜“长安糟肉”焕发出新的生机。 西式餐饮的最新技术——分子料理,把厨房变成实验室,把食材的质地、样貌完全打散,在分子层面重新“组合”成新的形式。它使烹饪成为时尚化的展演,餐饮成为视觉艺术的盛宴。 唐玉龙是一家新式陕菜餐厅的大厨,他决心把分子料理与传统陕菜结合起来,研发一道创新陕菜,他与杜西锋合作,在两人的努力下,一道新式陕菜诞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