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狐科技《思想大爆炸-对话科学家》栏目第49期,对话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张海霞。
嘉宾简介:
张海霞,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,微纳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,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发起人,iCANX Association国际科学家联合会发起人兼主席。2020年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五十强,2021年荣获Nano Energy Award纳米能源奖。
划重点:
1.集成电路是全世界需要把加工做到极致的行业之一,真的需要精雕细刻,需要细心、耐心,要做到精益求精。
2.国际形势的压力像是给中国芯片行业打了一针“强心剂”,刺激原来发展不快、投资不够的(项目)上了快车道。
3.集成电路是一个系统性行业,从设计到制造,再到测试封装,最缺的还是人才,尤其缺少有“大国工匠”精神的加工人才。
出品|搜狐科技
作者|郑松毅
“‘Yes, I can!’是我最常讲的回答,我觉得人要有这种信心。”近日,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张海霞在顺庐书院“2023科技投资百人论坛”启动会对场下的观众说道。
除了日常教授微电子课程外,张海霞还有一个身份是“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”发起人。近年来,她在“硬科技”人才培养,以及优秀项目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很多。
会后访谈中,张海霞对搜狐科技表示,“全世界经济在下滑,大家都认为目前不是投资最好的时机,但我发现这个时候带来的其实是机遇。因为越来越多经得住考验的好项目会竞相浮出水面,投资到的技术会更靠谱。”她强调,寒冬里能够生存下来的很多都是真正有价值的项目。
张海霞的性格一直都很直率,眼里揉不得沙子,尤其是对科研而言。
2019年,国际学术组织IEEE(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)的一纸“华为禁令”(限制华为及其相关机构的员工参与期刊评审、编辑等工作)轰动整个学术界。张海霞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声,指责该行为的同时果断选择了退出。
当搜狐科技向她提问“如果时间倒流,您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”时,话音未落她便给出了肯定的回答,“一定会,对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我永远会第一个站出来,没有什么好犹豫的。”
近年来,部分国家在中国“硬科技”发展方面施压不断。对于中国来说,芯片产业就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领域,因为现代化的科技产业几乎都离不开芯片。
谈及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现状,张海霞坦言,“这几年我们的确有很大的进步,但如果真的已经发展得很好,我们现在也不用总费这么大劲来说了。”她认为,国际形势的压力像是给中国芯片行业打了一针“强心剂”,刺激原来发展不快、投资不够的(项目)上了快车道。
“所以从好的角度来看,这个事(国际压力)其实是极大地提速了(芯片研制)过程,否则的话我们可能速度依然很慢,也可能还没提速就被别人淘汰了。但是,你在进步的过程中别人也没有停下来等你,所以说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可能在缩小,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快。”
以下为对话实录(经整理编辑)
搜狐科技:您一直强调“中国不缺‘芯’,而缺‘人’”,您觉得中国芯片研制领域究竟缺什么样的人才?
张海霞:集成电路整个产业链比较长,从设计到加工,再到封装测试。
你听说过海思(半导体有限公司)吧?海思设计的芯片是不是很牛,用在了很多手机上,封装测试这些都不是问题,但问题是什么?加工不出来。对照到人才培养的领域是一样的,其实设计的人才培养周期也相对比较短,难的是培养有“大国工匠”精神的加工人才。
集成电路是全世界需要把加工做到极致的行业之一,真的需要精雕细刻,需要细心、耐心,要做到精益求精。我们在集成电路加工领域的短板没有补上就是因为有“大国工匠”精神的人还没有训练出来,这是很大的问题。因为就算你设计的再好,做不出来也没有用。在这一行业链条中,中国最缺的人才就是加工(人才)。
虽然培养了很多人,但大家还是更愿意去学电路设计,相对比较简单。搞加工需要每天穿从头包到尾的衣服,可能只能露出眼睛,像个太空人一样从早到晚在(电子)超净间里进行工作,还要非常细心和耐心,把每个工序都要做到极致,而且很多工作是设备替代不了的,必须要人来做。你从这里训练完,如果想成为技术很牛的人,要坚持5-10年的训练,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。
搜狐科技:以前提到芯片加工“卡脖子”困境总会先想到是缺材料、缺光刻机等设备,所以听您讲完归根到底缺的还是人才?
张海霞:肯定啊,你看看把光刻机做出来的,真的是有“大国工匠”精神,天天跟设备“死磕”的那些人。你可以看看在飞利浦的那群人是怎么做出来的,那真是几十年盯着一件事不眨眼。材料也是同样的道理,你能像日本那样把材料做到那么极致吗?
所以做事情就是要追求极致,当你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做每件事都追求极致时,你自然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。现在集成电路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,因为就算你做到极致了,下一个环节的人懈怠了还是不行,因为它是一个链路。
搜狐科技:近几年中国芯片研制相关岗位的工资待遇还挺高的,为什么招不到您提及的这种人才?
张海霞:真的不是钱的问题,合适的人实在太少了。
拿培养加工(人才)需要的超净实验室来说,中国集成电路学院有这么多,但其实真正有超净实验室并不太多,没有实验室,你怎么练?每天光靠戴着VR眼镜在那儿练肯定是不行的。
更何况即使现在去建了,有没有老师?中国做集成电路的专家就这么点人,你都招来了也需要训练周期,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。本身硬件(加工)训练起来就慢,更何况孩子们觉得这个事情相对来说是比较苦,比较枯燥的,愿意做的人很少。
在这一点上,为什么日本人就行?因为他们天天就是“工匠精神”,一个人到一家公司,一辈子就焊死在这个岗位上,你劝他都不走,再无聊也要干这个事,就到了这种地步,它是有一种文化在支撑的。
搜狐科技:2019年您为“华为禁令”打抱不平,退出了国际学术组织IEEE,如果时间倒流,您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?
张海霞:一定会,对这种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我永远会第一个站出来,没有什么好犹豫的。
我现在更感到骄傲,因为我们现在创立了iCANX Association国际科学家联合会,IEEE只包括电气与电子方面,我们iCANX是团结了全世界各行各业的科学家。
搜狐科技:说回论坛主题“科技投资”,近两年全球经济似乎都不太好,您怎样看待科技投资市场现状?对投资人和正在寻找投资的项目研究人员有什么想分享的?
张海霞:我觉得是这样,全世界经济在下滑,大家都认为目前不是投资最好和最疯狂的时机,但我发现这个时候带来的其实是机遇。因为越来越多经得住考验的好项目会竞相浮出水面,投资到的技术会更靠谱。
对于项目研究人员来说,你可以先自问下“你的技术真的经得起考验吗?”,如果真的有价值,我相信一定会找到方法让投资人理解,如果不是的话不如趁早洗洗睡了。
这个时候大家不会乱投,都很谨慎,所以我觉得对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来说,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机,寒冬里能够生存下来的很多都是真正有价值的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