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李白兴提讽诗 玉环意会真情)
谢阿蛮来找李白,嘲讽李白不要再添乱。李白负气而书《清平乐》后二篇:这两篇是讽玉环与唐明皇相拥而欢,更是拿玉环与前朝“赵飞燕”相比,而李白如有“春风之恨”。李白将诗抛给谢阿蛮:“拿给她看!”扬长而去。谢阿蛮先拿给了皇上看,而唐明皇的意思也是拿给玉环先看,这样他就能够知道玉环的心思了。
而杨玉环的反应却出乎预料,她让阿蛮拿来巨幅的绸绢,将《清平乐》三首诗写在了巨幅绸绢上。阿蛮不明所以,问玉环为什么要这样做,这三首诗明明是嘲讽她,她却只道李白的好,玉环说这三首诗并不是讽刺,而是预警,预警她不要进宫,不要走上那不归路。
唐明皇听到了玉环说给谢阿蛮的话,唐明皇尊为皇帝,竟在反思自己,其情到深处,竟是不能自拔。
高力士跟随唐明皇一生,从未见他对一个女人花费这么大心思,今日叹为观止!唐明皇对玉环执傲,叹为观止;对自己用情如此之深,竟敌不过李白的两首诗,十分沮丧。唐明皇也终于明白,原来自己一直在用自己的短敌李白之长,这如何能在“情”字上战而胜之?且谢阿蛮说,玉环心中不仅还装着一个李白,而且还装着一个寿王,是她的丈夫,她恐怕还是走不出“乱L”的世俗之念,这个结不能解,唐明皇如何能在“理”字上战而胜之?
唐明皇以为“剪”不断,是因为“理”还乱,所以必须先梳理这个“理”字。他要李林甫来,告诉他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,当年是林甫赴杨家宣的《侧妃诏》,如今,唐明皇要林甫说服寿王,再娶一个新的寿王妃。这样,玉环便不再是“寿王妃”,而仅仅是“太真妃”。于是李林甫绑架了寿王,令其娶了新妃。
唐明皇认定“理”字已清,高力士宣诏,杨玉环接诏:玉环虽已不是寿王妃,但仍是太真妃;度道追福者当然也不必再是寿王母,改为已逝去的皇太后——唐明皇生母。玉环虽接诏,而心里却是无奈的。
但唐明皇相信:情之所致,金石为开,定要将个“情”字做足功夫。谢阿蛮给他出招,此时应该写情书,情意绵绵才行。而高力士却说情书不一定非得情意绵绵,他贡献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情书,说这是他在少年时、一个村妞给他写的,只有几个字:“力士哥,你吃饭了吗?”并动情地讲述了当年事。唐明皇这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情意。
(李白出席诗会 被封翰林供奉)
唐明皇决定请太真妃出席在太真观举行的“牡丹诗会”,这个诗会还邀请了李太白。谢阿蛮和高力士先后前来劝玉环,跟她讲述皇上的真心。
音乐盈耳,太真观前,牡丹盛开。玉环早将李白《清平乐》三篇墨书出来,张挂在亭上。玉真公主派人去请李太白,他却醉倒在客栈里,来人只得用轿子将他抬去观里。而此时寿王正在山上寻找去往玉真观的小路······
李白与玉环对坐饮酒,此时圣旨下,皇上封李太白为翰林院供奉。李龟年与梨园乐师及舞女簇拥“李三郎”而至。唐明皇命玉环同李龟年一起大声吟诵《清平乐》三首诗。唐明皇亲自为其伴奏。吟诵结束后,唐明皇与李白和杨玉环一起解读《清平乐》三首,唐明皇与李白发生分歧,玉环甚是为李白担忧,然而唐明皇深爱李白的才华,两人倒是相谈甚欢。
(寿王惊现诗会 玉环舍身受刃)
此时寿王忽入观内,不醉而醉,语出不逊,众人争吵之中,寿王忽出匕首,刺向唐明皇,千钧一发,杨玉环代受其刃,其拳拳爱意,究属谁人,一表无余。玉环在奄奄一息之中,请求唐明皇恕寿王无罪。玉环被救,寿王被擒,唐明皇却含泪释寿王。太真观中,唐明皇亲侍汤药,对负伤的杨玉环,百般照料。两情六载相思(五年寿王妃,一年太真妃)——终于开花结果。
玉环将入宫。但唐明皇传诏上骊山,后宫由梅妃主持。梅妃心稍安。然而她心里明白太真妃如果伤好之后回宫,她的地位不保,梅妃命春儿去找刘太医,想要借刘太医之手,杀太真妃,春儿听说,十分惊慌,连连退后。
李静忠来见梅妃,声称愿代主子在骊山想方设法害死玉环,决不让她进宫。
骊山御驾浩浩荡荡,但下人询高力士,如何称呼寿王妃,高力士请问谢阿蛮,阿蛮出主意说叫“娘子” “娘子”离“娘娘”只有一步之遥了。
唐明皇与李白在骊山上谈论“马屁诗”之事。忽北蛮特使入长安,蛮史呈上蛮书,扬长而去。而整个朝廷无人能看得懂蛮书,李白却能看懂,他译出了蛮书,唐明皇见译出的蛮书竟是战表,大怒;欲请李白回书,李白却有所要求,要求是在回书北蛮特使之时,他的面子要做足。给他这个面子的人,应当是当朝最有名的两个人:高力士和太真娘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