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原本以為,台湾的山只有两种顏色,一种是白雪的白,一种是常年的绿,现在出现第三种,是满山遍野、残破的土黄色,像是大地的伤口…」──摘自齐柏林著《我的心,我的眼,看见台湾》
火车站长家和(陈博正 饰)在上班途中,再度遇见当年逃家的程诺(张栋樑 饰)。家和就像棵大树,他自製印有齐柏林导演空拍照的明信片,多年来与程诺书信往返,於是在程诺成长的记忆下,家和是他唯一的倚靠。
「妳虽然不是我亲生的,却跑来当我的女儿,命中註定我们就是父女。」
把家和视為大树的,是另一个缘分更深的孩子-天晴(连俞涵 饰)。天晴小时候被母亲遗弃,无法袖手旁观的家和,只好用「一千个晚安」的传说来安抚,进而收养她。或许是非亲生的阴霾,天晴总是用报恩的委屈心态过生活,这让家和担忧不已,家和希望在天晴享受父爱宠溺的同时,能更随性的活出自我。
家和的亲生女儿天雨(姚爱寗 饰)则是个天不怕、地不怕的钢琴天才美少女,总是走反拍的个性,让指导教授(王治平 饰)爱之深、责之切;但,即便是天雨从小就心仪的吴柏森(李宗霖 饰)也拿她莫可奈何。
家和终於要退休了!他认真的帮自己规划了一段旅程,而这段旅程,其实也是每位退休族,在面临退休与準备「再出发」之前,与过去和解的旅程。程诺辗转透过天晴得知家和的计画,於是开心地搭上同班列车,只是天有不测风云,家和的生命列车,竟就此驶向终点站,这群年轻人心中的大树即将倒塌,如同大地的伤口,开始撕裂每个人的心…
「我常在空拍城市时找寻我家的地点,……或许,空拍是寻找另一个观看『家』的角度。…我多年来拍摄各种主题,其实都是不断呼应『家』这个概念。」
─摘自齐柏林著《我的心,我的眼,看见台湾》
「哭泣是老天给人类的能力,眼泪可以洗净我们的心灵,抒发我们的情绪,把悲伤整理好,才能重新出发,所以有时候想哭,就哭吧…」
家和的骤逝,带给这原本充满欢笑的「家」,极大的冲击。临行前替女儿们準备的茶叶蛋和滷白菜都还存在著,怎麼才搭上火车去旅行的爸爸再也回不了家⋯
面对失去,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化解悲伤,天雨躲进父亲的房裡,盖著被子痛哭一场;程诺带著家和的明信片旧地重游。但天晴呢?没了戴站长的五四三,故事该怎麼继续?提著笔,看著空白的画页,天晴一笔也画不出来,她想著爸爸,想听见爸的声音,未料,耳边真的传来家和的声音⋯
人生总是有那麼一点来不及,因為失去了,才懂得珍惜,用自己的方式。
天晴,决定代替家和走上这趟未竟的旅程⋯
明天,将是未知旅程的开始,也会是一页新的篇章!
「因為空拍,我把视线伸展到了城市之外,看见了大自然,看见了土地,也看见了破坏。其中当然也是充满了无力感,想為这块土地做点什麼,也许就是这个念头一直驱使我往前进。」
──摘自齐柏林著《我的心,我的眼,看见台湾》
人老的时候,所有的旅行不是出发,而是归航。不知道哪来的勇气,才第一站,就挑战生命中最深的痛。或许在那曾经,我不值得被原谅⋯揹起背包,带著家和的笔记本,天晴藉著旅行将视线延展到城市之外,看见大自然的同时也更接近家和生命中最深的痛。
在山巔之间,崇山峻岭裡,清泉究竟有著怎样的伤痛与曾经,让家和需要勇气来挑战?刘秀真之於家和又是怎样的存在?好多的疑问縈绕在天晴脑海裡,她急著想找到这个人、找到答案⋯⋯甚至,可能、或许、那个答案跟自己有关。
天晴微妙的心思,程诺发现了⋯⋯两人一到清泉便打探到刘秀真住处,但没人在家。於是,两人听从神父建议,耐心等待,把心留在清泉,慢慢体会山中时光。听著迴盪在青山绿水间的「橄欖树」,想著在清泉的光阴岁月裡,那些曾经在此生活的人们,在不同的时间,陆续在同一个空间留下了脚印,不同的脚印,却有了意外的会合…。对热爱流浪的三毛来说,清泉是让心自由的地方;但对张学良来说,却是牢笼所在,他失去了自由,再也回不去远方的故乡。
这种会合究竟是歷史的偶然?还是人生的必然?
梦屋的主人回来了⋯她不是刘秀真,而是跟刘秀真有著很深关係的人。两人说明来意,梦屋主人建议两人先住一晚,明天再带他们去找刘秀真。
这一夜,与梦屋主人一番谈话后,天晴对於家和的过往更不理解了⋯